您是否想过,水利行业也能与高科技紧密结合,实现智能化管理?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探索智慧水利的奥秘。
智慧水利,是指利用物联网(IoT)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移动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实现对水利对象及活动的透彻感知和全面互联。它为水安全、水资源、水环境、水生态等领域的水利业务,提供精细化管理、智能化决策和泛在化服务,从而全面提升治水能力,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
一、智慧水利的核心特征
智慧水利具备高效性、可持续性、智能性、鲁棒性、自我修复能力和安全性等核心特征。高效性体现在能够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最优化各项性能指标;可持续性要求智慧水利建设要与自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,实现绿色、健康、和谐的发展;智能性则是智慧水利最显著的核心属性,它要求系统具备类似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学习认知能力,能够识别异常、发现规律,减少人为干预;鲁棒性意味着系统拥有强大的容错、抗干扰能力,能在个别异常值影响下仍稳定运行;自我修复能力使得系统在出现故障时,能够及时排查并自我修复;而安全性则保障了数据和隐私不被泄密、盗取或攻击。
二、智慧水利的应用场景
智慧水利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管理、防汛指挥、供水管理、排水管理、农水管理等多个领域。例如,在防洪方面,智慧水利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预警洪水灾害,有效减轻灾害损失;在灌溉方面,通过智能化管理,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,实现节水灌溉。
三、智慧水利的实践案例
让我们以青浦区水利设施管理系统为例,该系统实现了水闸信息、河道养护情况的可视化监管,移动端与web端联动,实现了河湖养护定时定点定位管理。通过该系统,可以实时查询水利设施工况、摄像头点位及在线情况、防汛物资信息等,大大提高了河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,保障了河湖水环境安全。
再来看陕西省智慧水利一期项目,该项目初步形成了全省统一的水利数据底板,汇聚了基础、监测、业务、数字孪生渭河地理空间、跨行业共享的各类水利数据资源。通过标准化、精细化的数据治理,形成了全省统一的水利数据底板,为水利建设与监督系统、数字孪生渭河(陕西段)试点应用提供了服务支撑能力。
四、智慧水利的未来展望
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智慧水利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。未来,我们可以期待智慧水利系统更加智能化、精细化,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水利环境。同时,智慧水利也将与其他领域的技术进行深度融合,如与无人机倾斜摄影、人工三维建模等技术结合,为水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。
综上所述,智慧水利是水利行业信息化、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。它通过集成多种现代信息技术,实现对水利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,提高了水利部门的管理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。对于提升治水能力、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让我们共同期待智慧水利在未来创造更多的奇迹!